谢超环
(韶关发电厂,广东韶关 512132)
摘 要:分析了双进双出正压式球磨机耳轴端部漏粉污染轴承润滑油的各种现象,并对磨煤机紧急停运、紧急停运后启动、筒体内煤位高等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耳密封;漏粉;润滑油;轴承温度;球磨机;双进双出球磨机
韶关电厂300MW机组磨煤机为美国福斯特•惠勒能源公司的D-11D型双进双出正压式钢球磨煤机,筒体转速16.7r/min,耳轴轴承温度t<52℃,出口风粉温度93℃,润滑油泵出口压力2.0-3.8MPa,润滑油泵进口滤网差压△P<50Pa,润滑油型号M OBIL DTE AA。
在2000年10月27日至11月27日首次运行中,发现球磨机耳轴轴承润滑油由原来的浅红色变成黑色,污染严重。润滑油泵进口滤网压差从10Pa增至200Pa。每台磨煤机每班要切换1次滤网,曾因切换不当造成磨煤机跳闸,炉膛灭火。润滑油受污染后,磨煤机的耳轴轴承温度(以下简称为轴承温度)亦有明显的升高。为使磨煤机轴承温度不超温,临时将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降至80℃。这样,虽然保证了磨煤机的运行,但降低了进入炉膛风粉混合物的温度,不利于炉膛的稳定燃烧,极大地威胁锅炉的安全运行。因此,消除漏粉对双进双出正压式球磨机轴承润滑油的污染,对磨煤机和锅炉的安全运行有重大的意义。
1 D-11D型磨煤机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D-11D型磨煤机由筒体组件、分离器组件、主轴承、铰龙和驱动装置组成。筒体组件包括筒体、端盖、耳轴。分离器组件包括分离器、分离器耳轴管、密封室、空气管组件和一次风进口弯头。
磨煤机制粉系统见图1。正常运行时,热风从安装在耳轴管内的风管进入筒体,原煤则通过下煤管进入耳轴管,与来自分离器的粗粉混合,然后由与筒体一起旋转的螺旋带入筒体内。经过研磨后的煤粉和一次风通过一次风管与耳轴管之间的环形空间进入磨煤机两端的粗粉分离器,粗粉被分离下来,细粉和一次风的混合物被送到燃烧器进入炉膛燃烧。

图1
2 D-11D型磨煤机耳轴端部漏粉污染耳轴轴承润滑油的原因分析
2.1 密封室非密封
密封室静止的密封圈与旋转的密封环之间非密封,且随着磨煤机的转动,密封圈逐渐被磨损,动静之间的间隙随之增大,密封风外漏,密封效果不佳。当有煤粉窜入密封室时,外漏的密封风带有煤粉颗粒,这些外漏的密封风吹到相隔只有50mm的耳轴轴承边缘时,其中混杂的煤粉容易被轴承润滑油粘住,造成轴承润滑油污染。
2.2 磨煤机紧急停运
磨煤机紧急停运时,快关门及6个燃烧器关断挡板和密封调节挡板自动关闭,这时筒体内的压力高达6.0-7.5kPa,筒体内的风粉混合物从耳轴与耳轴管之间的间隙流入密封室,并沿着密封室间隙吹到耳轴轴承外缘污染了轴承润滑油。
2.3 磨煤机紧急停运后的启动
磨煤机紧急停运后,筒体内有一定的煤位,重新启动时,原来积存在耳轴管及下煤管里的原煤随着磨煤机的启动被送到筒体内,造成筒体的煤位偏高。加之启动时只投入4只燃烧器,通风量小,筒体内煤粉的浓度较大,这样容易使筒体压力测孔及煤位测孔堵塞,密封风调节挡板自动关小甚至关闭,使密封风减少甚至失去,进而使筒体内的风煤混合物从耳轴与耳轴管之间的间隙往外漏,污染到轴承润滑油。
2.4 磨煤机出现高煤位
磨煤机在运行中,由于调整不当或给煤机自动控制失灵,造成筒体内的煤位高,筒体的压力、煤位测孔被原煤及煤粉覆盖,密封风调节挡板就会随着错误信号而关闭。磨煤机失去密封风后,磨煤机两端耳轴将极易漏粉,对旁边的轴承润滑油污染也Z严重。
3 轴承润滑油防煤粉污染措施
(1)磨煤机紧急停运时,要采取措施卸掉筒体内的压力。具体方法是:打开2个燃烧器关断挡板(锅炉灭火除外);将密封风调节挡板置手动状态并保持一定开度,通入少量密封风。这样,筒体内的残留风粉混合物就不会从密封室往外泄漏。
(2)磨煤机紧急停运后启动时,可将密封风调节挡板置手动控制,设置比正常运行大5%左右的开度,以维持正常密封压差。打开耳轴吹扫阀,将沉积在密封室的煤粉导入分离器,保证密封室清洁畅通。同时对筒体的压力、煤位测孔进行吹扫,吹通后投入密封风压差自动控制。
(3)筒体内煤位高,覆盖了测孔时,可暂时停止给煤机,开大磨煤机一次风总门,增加磨煤机出力,降低筒体煤位,并将密封风调节挡板置手动控制,设置比正常运行大5%的开度维持密封风压差。同时对筒体的压力、煤位测孔进行吹扫,吹通后投入密封风自动控制,煤位降低后,启动给煤机,调节磨煤机运行。
(4)定期更换密封室的密封圈,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
(5)磨煤机正常运行时,定期对筒体压力、煤位测孔进行吹扫,防止测孔堵塞,造成密封风调节挡板误关而失去密封风。
4 结语
经过采用上述措施后,消除了D-11D型双进双出正压式磨煤机耳轴端部漏粉现象,轴承润滑油受煤粉污染问题得到控制,轴承温度明显下降。轴承温度降低后,可以适当提高磨煤机出口风温度,有利于锅炉的稳定燃烧。
来源:《热力发电》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