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 张春祥 王磊
(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 要:采煤机在使用中的漏油问题造成了零、部件的磨损,这是采煤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采煤机的主要漏油部位的漏油原因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从结构上及其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采煤机;漏油;防治
1 油箱的漏油与防治
采煤机在使用中发现个别泵箱有漏油现象,漏油原因是壳体有铸造缺陷,由于泵箱材料为ZG270—500,铸造时存在铸造缺陷:缩松、砂眼、裂纹,油经缺陷处漏出机外,我们从设计、制造上进行了改进。图纸设计要求壳体在精加工完毕后要打0.2MPa水压试验,要求3min不得渗漏,如发现渗漏,则在渗漏处剥开,然后补焊;从制造上,保证铸造质量,减少铸造缺陷,铸后采用X光探伤检查。
2 摇臂摆动轴的漏油及防治
截割部箱内的油经摇臂套外侧去润滑摇臂摆动轴上的大轴承,封油主要依靠两个O形密封圈,但在使用中发现该处漏油,经拆检分析发现:由于大轴承的外圆圆角大压不着O形圈,加之个别轴承精度不够,内、外圆直径超差严重,正常情况下拆这个轴承时须打压力油涨内圈,才能拆下,拆检时发现该轴承自己掉,另外截割部装轴承的孔壁较薄弱,使用中受力也要变形,还有工作时作小振幅振动等,这些均是导致该处漏油的原因,为了彻底根治该处漏油现象,在摇臂轴小端加了二道外骨架油封,将该处与截割部油池分开。该处大轴承的润滑采用润滑脂SYB154-65润滑,这样就解决了该处的漏油问题。
3 大直径低转速滚筒轴的漏油及防治
MG300W采煤机滚筒轴密封、防尘设计结构采用的是外骨架油封封油、迷宫防尘,迷宫的间隙为1
-0.5,在工业性试验期间出现迷宫研死现象且漏油,之后将迷宫间隙放至1
+0.15。在使用中发现大量煤粉经迷宫进入摇臂油池中及该轴漏油现象,经分析漏油原因是:①滚筒受阻力大且较复杂,受切向力、径向力、轴向分力、煤壁推力、装煤力,所以滚笥运动不但绕滚筒轴转动,还沿滚筒轴垂直面左、右摆动,油封唇口在轴面上“画龙”,将油“赶”出去;②油封外径尺寸不合格,安装后过盈小甚至为间隙配合,虽然尺寸差的比较严重的在安装时既可发现甩出,但如相差不大,油就会沿着油封外径与孔间的缝隙漏出;③由于迷宫间隙大,大量煤粉经过迷宫间隙,油封进入摇臂油腔,部分煤粉滞留在油封刃口与轴之间,一方面,将油封垫起造成漏油,同时加速油封磨损,为了防治该处的漏油,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设计新的防尘结构,采用迷宫加毛毡的方式防尘,取得了良好的防尘效果;②在安装该油封时,涂密封胶,防止油封外壳漏油,但由于油封尺寸有的不合格,加之密封胶涂的不均不全,致使现在仍有漏油现象,于是决定采用迷宫防尘、浮动密封封油新结构。
4 浮动密封在采煤机中的使用情况
浮动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两个密封环,两个O形密封圈组成,左边的密封环在O形密封圈摩擦力作用下,随滚筒联接套一起转动,称为动环,右边的密封环在O形密封圈摩擦力作用下,随着端盖静止不动叫静环,依靠动环和静环之间接触端面的滑动摩擦保持密封,在长期工作过程中两环接触端面不断磨损,由O形密封圈不断补偿,由于密封环沿轴向、径向均无定位,所以这种密封叫浮动密封。长期实践证明:大直径低转速、受力及运动均很复杂,在煤尘环境中工作的滚筒轴的密封,采用浮动密封结构还是比较可靠的,使用寿命也能满足用户要求。浮动密封对制造质量和安装尺寸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有一项不合要求,将会出现:①O形密封圈压缩量小,对密封环轴向推力小,漏油;②O形密封圈压缩量过大,对密封环轴向推力大,密封环烧损,对这一问题采取的解决办法是:①改进滚筒轴结构,获得Z短尺寸链。该处浮动密封两密封环所受轴向压力的调整范围主要依靠相关安装零件本身的装配尺寸链来控制,如果尺寸链不当就会出现轴向压力过大,造成浮动密封环烧损现象;②降低O形密封圈的硬度,也就是降低它的弹性系数,从而减小了由于O形圈压缩量变化而引起的其对密封环推力的影响,现在已将O形圈的材料由I-4改为I-2。
5 壳体盖板的漏油及防治
采煤机泵箱盖的密封Z初使用的是石棉纸垫,但效果不好,有漏油现象,分析原因:①石棉纸本身就渗油;②由于盖板较大,不平度大,盖扳对纸垫接触比压不均,比压小的地方就易渗油,之后盖板密封采用橡胶垫,橡胶垫虽然耐油,但使用时间稍长,在油作用下仍然变形、起包,既开始漏油,Z后采用O型密封绳粘接成环形密封盖板,使用情况较好,但个别的也有漏油现象,漏油原因是:粘接不牢,O型密封绳在粘接处断开,油经该处漏出,粘接不牢的原因是:接头处切口不平,有凸起点,粘接面小,稍受力就断,改进措施是粘接处采用大斜切口,且要平,粘接牢固后方可安装,将接头处放在油位到不了的位置。
6 高速轴密封的漏油及防治
高速轴密封采用外骨架油封,密封轴表面镀铬,镀铬层厚0.02~0.04,表面光洁度为0.8,在检修时观察到:①在轴表面与油封接触处磨出了一道宽约4~5mm,深约0.5mm左右的环形沟槽;②油封硬化,已失去弹性,且磨损严重。经过分析造成高速轴密封漏油的因素是:①油封径向压力大;②油封材料(丁晴橡胶)耐热性能差;③密封轴光洁度低、镀铬层薄。改进后采用二道油封,密封轴表面光洁度提高一级,由原来的镀硬铬改为氮化,硬度HV>550,氮化层深为0.3~0.6。另外,采煤机还存在调高油缸、放气塞等处的漏油,经改进后都已得到了解决。
来源:《煤炭技术》第23卷第6期2004年6月